1. 前言
在立式氧化生產線生產氧化膜厚為18μm及以上的型材時,在型材鉗口位置的端頭處出現(xiàn)局部溶膜現(xiàn)象,為弄清發(fā)生溶膜的原因,對發(fā)生溶膜現(xiàn)象的部位進行溫度的檢測,對溶膜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原因進行初步探討。
2. 測量部分
2.1 測量條件
2.1.1 同一處理槽,參與測量的鋁合金型材為相同型材,不同的測量批次的型號、支數(shù)、長度等參數(shù)相同。
2.1.2陽極氧化工藝:除油→堿腐蝕→中和→陽極氧化→封孔。陽極氧化槽液成分及工藝參數(shù):成分為硫酸,濃度為160g/L~180g/L,AL3+濃度<20g/L,氧化溫度20±1℃,電流密度1.0~1A/dm 2,電壓13~16V,時間40~43min。
2.2測量方法
使用紅外測溫槍測量鉗口部位的溫度,測量時間點為11個,測量樣板量為10個。
2.3測量數(shù)據(jù)
2.3.1 槽內表面未增加空氣攪拌的測量數(shù)據(jù)
表1 鉗口位置溫度測量數(shù)據(jù)列表(無空氣攪拌)
2.3.2 鉗口位置溫度變化趨勢線
圖1 鉗口位置溫度變化趨勢線(無空氣攪拌)
2.3.3 型材處理結果:該排型材成品氧化完成后所有端頭都發(fā)生溶膜現(xiàn)象。
2.3.4 槽內表面增加了空氣攪拌的測量數(shù)據(jù)
表2 鉗口位置溫度測量數(shù)據(jù)列表(有空氣攪拌)
2.3.5 鉗口位置溫度變化趨勢線
圖2 鉗口位置溫度變化趨勢線(有空氣攪拌)
2.3.6 型材處理結果:該排型材成品氧化完成后未發(fā)現(xiàn)有端頭溶膜現(xiàn)象。
2.4 鉗口溫度變化趨勢線對比圖
圖3 鉗口位置溫度變化趨勢線對比圖
2.4.1 通過圖二的鉗口溫度變化趨勢線圖可以看出,不管有沒有在槽面進行空氣攪拌,鉗口的溫度的升降趨勢線都是相似的。
2.4.2 鉗口溫度超過28℃以上時,極容易發(fā)生端頭融膜現(xiàn)象。
3. 溶膜現(xiàn)象原因分析
3.1氧化膜的結構
圖4 氧化膜截面圖(15000倍)
3.2分析
3.2.1 從上圖片可以看出的指標有氧化膜的孔距,孔徑,孔隙率,氧化膜的厚度等氧化膜基本指標。相對于上圖氧化膜的孔徑在100nm~200nm之間,氧化膜厚度10微米左右,孔隙率20%左右,孔距300~500nm之間。氧化膜的截面圖表明氧化膜孔基本上是管狀結構,氧化膜發(fā)生溶膜反應基本上是在孔的底部發(fā)生的。
3.2.2 采用硫酸作為氧化處理液,使用陽極氧化工藝,在該工藝條件下,溫度對氧化膜結構、孔徑和厚度影響大。氧化膜生成時產生22897J/mol的生成熱,同時電解時通過高電阻的阻擋層和孔內電解液產生焦耳熱,由此導致電解液升溫很快,膜溶解加劇。
3.2.3 立式氧化工藝槽高度高,液面的熱交換效率較槽底的熱交換效率低,故鋁型材端頭部分及與液面交接的部分溫度比液面以下的溫度高,更容易產生溶膜現(xiàn)象。
3.2.4 根據(jù)測量結果可以觀察到,未在液面部分增加空氣攪拌的端頭溫度最高可達到30℃以上,而槽內的槽液溫度僅為20±1℃,溫差可達到10℃,所以端頭產生溶膜現(xiàn)象。
4. 結論
端頭融膜的主要原因是氧化過程中的鉗口熱量過高所造成的。立式氧化生產線在生產氧化膜厚為18μm及以上的型材時,極容易在端頭處產生局部融膜現(xiàn)象,通過鉗口溫度檢測的數(shù)據(jù),及使用液面空氣攪拌的方法,得出端頭溶膜的主要原因:是氧化過程中的鉗口熱量過高所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