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管機械化生產已是大勢所趨,但在鋁型材生產行業(yè)中,一些工種依然是機器無法替代的,當中便包括修模工。在堅美公司里,就有這么一群“模具醫(yī)生”,用自己的雙手為生產“保駕護航”。
張軍便是這支隊伍的一員。憑借14年對技術技能的苦心鉆研以及對行業(yè)知識的孜孜以求,他成長為修模隊伍中的佼佼者。
張軍說,模具工需要有精細而高效的“工匠精神”。模槍、氣槍、拋光銼、磨針……每當拿起這些修模所需要的工具,他就成了一名“模具醫(yī)生”,每次都“快準狠”地“治”好模具的各種“疑難雜癥”。
在堅美,像“張軍”這樣兢兢業(yè)業(yè)堅守崗位的人不在少數。堅美除了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,讓其自身價值感得到實現(xiàn),更是營造了一種“尊重”的氛圍。在堅美公司里,能獨當一面的修模工人,月薪可達1萬~2萬元,待遇不輸其他部門的管理人員。
佛山南海,堅美鋁材廠。每一天,張軍都會早早來到車間,一看到需要修磨的模具,便進入“忘我”的工作時間。天天如此,一干就是14年。
“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,等于創(chuàng)造無用的垃圾。”這句看似不那么客氣的標語,已經內化成張軍心里的標尺。
今年2月,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放榜,廣東堅美鋁型材廠(集團)有限公司榮登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榜單,成為行業(yè)首個獲得這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的品牌。
僅用22年的時間,從一家只有一臺擠壓機、一座熔鑄爐的小廠,發(fā)展成為國內鋁材行業(yè)代表中國制造水準、具有國際化特質的龍頭企業(yè),背后是堅美“堅持追求完美”、堅持“質量為本”的DNA。
在以制造業(yè)聞名的南海,正是像堅美這樣的品質企業(yè),代言了南海制造的氣質,正是不斷追求完美的文化,詮釋了南海制造的工匠精神。
做1萬多項實驗 拿下國際標準
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,反復試驗提取數據,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,是我們堅美一直追求的。
每一天,成千上萬噸鋁錠鋁棒,在這里經過熔鑄、擠壓和表面處理等工藝,最后成為高樓大廈里不可或缺的材料或地鐵、汽車、太陽能器具上的關鍵零件。
在堅美20多年的成長歷程里,從不滿足于做一般的產品,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,堅美致力于通過制定標準,對內自我規(guī)范、對外掌控行業(yè)話語權。
堅美集團董事長曹湛斌說,從2005年開始,堅美便向國際標準發(fā)起了沖擊。
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堅美公司技術中心主管周玉煥介紹,2005年至2008年,項目負責人戴悅星就帶領檢測團隊,承擔了ISO《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》國際標準中30多項的實驗任務。
開始,由于歐洲部分國家對電泳型材不了解,擔心該項標準規(guī)定的產品與歐洲采用陽極氧化工藝再進行噴涂處理的產品劃分不清,且該標準內容與噴涂產品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有一定差異,因此該草案未能在2008年的ISO會議上通過立項。
面對質疑,戴悅星及同事們并未氣餒,再次增加了標準化試驗內容,義無反顧地承擔了差異化試驗內容,在無數次的試驗中提取出了1萬多項數據。2012年10月4日至13日,戴悅星再次帶著提前起草的技術報告,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ISO會議,他用詳細的試驗數據和分析,消除了歐洲專家的質疑,最終該項標準贏得高票通過。這份國際標準的發(fā)布實施,為每年全國200萬噸電泳鋁材走向國際打通了道路。
“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,反復試驗提取數據,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,是我們堅美一直追求的。”周玉煥說,這也是堅美人所秉承的工匠精神。
不做薄料生意放棄5000噸大單
不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,這是堅美的底線。越是浮躁的時期,品牌和質量的優(yōu)勢就越能凸顯。
如果說,參與標準的制定是上層建筑,那么堅持品質立企的理念,則是堅美能夠在各種危機中逆風飛揚的基石。
上世紀90年代,正值中國鋁型材市場爆發(fā)式需求期,產品根本就不愁賣,一些企業(yè)開始在原材料中摻雜廢鋁,以獲取更多的利潤,但堅美從來“不屑”這樣做,堅美的堅守也讓自己嘗到了甜頭。
2008年初,堅美為深圳一客戶生產一批鋁合金型材,產品經過檢驗完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,后來由于客戶土建項目發(fā)生變動,對這批型材的精度要求更高,高于國家標準。按常理,堅美可以不退這批貨,客戶也明白并能理解。然而,堅美對合格產品有更深的理解,認為產品達到國標只是合格的必要條件,真正的合格、質優(yōu)產品還必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。
為此,堅美不惜損失5萬元,把原來的合格產品全部回爐重新生產。感動于堅美這種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的態(tài)度,該客戶將在其他廠的訂單全部轉給堅美公司生產,成為堅美穩(wěn)定的大客戶。
2011年,席卷鋁材行業(yè)的“薄料事件”,一度引發(fā)行業(yè)的信任危機,不少鋁型材企業(yè)紛紛關門,一些企業(yè)開始停工整頓,堅美由于一直堅守品質,反而贏得了更多訂單。“當年由于不生產薄料鋁,我們沒有做成一張5000多噸的大訂單。”周玉煥說,然而,不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,這是堅美的底線。
“越是浮躁的時期,品牌和質量的優(yōu)勢就越能凸顯。”堅美集團副總裁劉建輝說,打造本行業(yè)最優(yōu)質的產品,這是堅美一直追求的。
行走在堅美的辦公室或車間,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:“堅持追求完美”“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,等于創(chuàng)造無用的垃圾”……堅美用行動證明,這并不只是一種口號,而是堅美人所堅守的文化,也是堅美獨特的DNA。
挑戰(zhàn)“零缺陷”攀上質量高峰
只要用心做好一個產品,做到極致,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也能涌現(xiàn)高精尖的產品。
在不少人眼里,“高精尖”與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似乎有點距離。“我們認為,只要用心做好一個產品,做到極致,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也能涌現(xiàn)高精尖的產品。”周玉煥說。
近年,市場需求量日趨上升的太陽能邊框鋁型材,從產品構造來看似乎是很普通的產品,但實際上對尺寸的要求到了幾近苛刻的地步,精度比國家標準中的“超高精度”更嚴格,甚至可以說是“一絲不差”,產品表面要求更是“零缺陷”。面對這個產品,很多企業(yè)不得不“擺手”,即使大膽地接了單,交貨后也多是被退回。
因此,當客戶找堅美生產此類產品時,銷售人員也十分猶豫。但公司領導層基于“追求完美”的價值觀理念,決定要挑戰(zhàn)這個“零缺陷”的質量高峰——在他們看來,這是一次檢驗和培訓“完美產品質量”理念和實踐能力的絕佳機遇。
然而,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前期試制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。技術人員與生產人員并沒有氣餒,不斷總結問題和研究解決方案。例如,用普通卡尺無法做到精度達標,他們便到深加工車間用精密加工中心做好對應的塞規(guī)來測量。
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攻關,堅美終于及時送去了完全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,此后更多次被客戶評為“最佳供應商”。
“客戶的要求也在倒逼著我們不斷革新技術、管理。”周玉煥說,在挑戰(zhàn)客戶“零缺陷”要求難題的過程中,也讓堅美進一步規(guī)范了生產管理流程,提高了工藝技術。“開始只能專項專人專機來做,現(xiàn)在一個車間里每臺機器也能做出這種產品了。”
張軍便是這支隊伍的一員。憑借14年對技術技能的苦心鉆研以及對行業(yè)知識的孜孜以求,他成長為修模隊伍中的佼佼者。
張軍說,模具工需要有精細而高效的“工匠精神”。模槍、氣槍、拋光銼、磨針……每當拿起這些修模所需要的工具,他就成了一名“模具醫(yī)生”,每次都“快準狠”地“治”好模具的各種“疑難雜癥”。
在堅美,像“張軍”這樣兢兢業(yè)業(yè)堅守崗位的人不在少數。堅美除了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,讓其自身價值感得到實現(xiàn),更是營造了一種“尊重”的氛圍。在堅美公司里,能獨當一面的修模工人,月薪可達1萬~2萬元,待遇不輸其他部門的管理人員。
佛山南海,堅美鋁材廠。每一天,張軍都會早早來到車間,一看到需要修磨的模具,便進入“忘我”的工作時間。天天如此,一干就是14年。
“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,等于創(chuàng)造無用的垃圾。”這句看似不那么客氣的標語,已經內化成張軍心里的標尺。
今年2月,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放榜,廣東堅美鋁型材廠(集團)有限公司榮登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榜單,成為行業(yè)首個獲得這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的品牌。
僅用22年的時間,從一家只有一臺擠壓機、一座熔鑄爐的小廠,發(fā)展成為國內鋁材行業(yè)代表中國制造水準、具有國際化特質的龍頭企業(yè),背后是堅美“堅持追求完美”、堅持“質量為本”的DNA。
在以制造業(yè)聞名的南海,正是像堅美這樣的品質企業(yè),代言了南海制造的氣質,正是不斷追求完美的文化,詮釋了南海制造的工匠精神。
做1萬多項實驗 拿下國際標準
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,反復試驗提取數據,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,是我們堅美一直追求的。
每一天,成千上萬噸鋁錠鋁棒,在這里經過熔鑄、擠壓和表面處理等工藝,最后成為高樓大廈里不可或缺的材料或地鐵、汽車、太陽能器具上的關鍵零件。
在堅美20多年的成長歷程里,從不滿足于做一般的產品,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,堅美致力于通過制定標準,對內自我規(guī)范、對外掌控行業(yè)話語權。
堅美集團董事長曹湛斌說,從2005年開始,堅美便向國際標準發(fā)起了沖擊。
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堅美公司技術中心主管周玉煥介紹,2005年至2008年,項目負責人戴悅星就帶領檢測團隊,承擔了ISO《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》國際標準中30多項的實驗任務。
開始,由于歐洲部分國家對電泳型材不了解,擔心該項標準規(guī)定的產品與歐洲采用陽極氧化工藝再進行噴涂處理的產品劃分不清,且該標準內容與噴涂產品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有一定差異,因此該草案未能在2008年的ISO會議上通過立項。
面對質疑,戴悅星及同事們并未氣餒,再次增加了標準化試驗內容,義無反顧地承擔了差異化試驗內容,在無數次的試驗中提取出了1萬多項數據。2012年10月4日至13日,戴悅星再次帶著提前起草的技術報告,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ISO會議,他用詳細的試驗數據和分析,消除了歐洲專家的質疑,最終該項標準贏得高票通過。這份國際標準的發(fā)布實施,為每年全國200萬噸電泳鋁材走向國際打通了道路。
“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,反復試驗提取數據,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,是我們堅美一直追求的。”周玉煥說,這也是堅美人所秉承的工匠精神。
不做薄料生意放棄5000噸大單
不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,這是堅美的底線。越是浮躁的時期,品牌和質量的優(yōu)勢就越能凸顯。
如果說,參與標準的制定是上層建筑,那么堅持品質立企的理念,則是堅美能夠在各種危機中逆風飛揚的基石。
上世紀90年代,正值中國鋁型材市場爆發(fā)式需求期,產品根本就不愁賣,一些企業(yè)開始在原材料中摻雜廢鋁,以獲取更多的利潤,但堅美從來“不屑”這樣做,堅美的堅守也讓自己嘗到了甜頭。
2008年初,堅美為深圳一客戶生產一批鋁合金型材,產品經過檢驗完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,后來由于客戶土建項目發(fā)生變動,對這批型材的精度要求更高,高于國家標準。按常理,堅美可以不退這批貨,客戶也明白并能理解。然而,堅美對合格產品有更深的理解,認為產品達到國標只是合格的必要條件,真正的合格、質優(yōu)產品還必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。
為此,堅美不惜損失5萬元,把原來的合格產品全部回爐重新生產。感動于堅美這種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的態(tài)度,該客戶將在其他廠的訂單全部轉給堅美公司生產,成為堅美穩(wěn)定的大客戶。
2011年,席卷鋁材行業(yè)的“薄料事件”,一度引發(fā)行業(yè)的信任危機,不少鋁型材企業(yè)紛紛關門,一些企業(yè)開始停工整頓,堅美由于一直堅守品質,反而贏得了更多訂單。“當年由于不生產薄料鋁,我們沒有做成一張5000多噸的大訂單。”周玉煥說,然而,不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,這是堅美的底線。
“越是浮躁的時期,品牌和質量的優(yōu)勢就越能凸顯。”堅美集團副總裁劉建輝說,打造本行業(yè)最優(yōu)質的產品,這是堅美一直追求的。
行走在堅美的辦公室或車間,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:“堅持追求完美”“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,等于創(chuàng)造無用的垃圾”……堅美用行動證明,這并不只是一種口號,而是堅美人所堅守的文化,也是堅美獨特的DNA。
挑戰(zhàn)“零缺陷”攀上質量高峰
只要用心做好一個產品,做到極致,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也能涌現(xiàn)高精尖的產品。
在不少人眼里,“高精尖”與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似乎有點距離。“我們認為,只要用心做好一個產品,做到極致,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也能涌現(xiàn)高精尖的產品。”周玉煥說。
近年,市場需求量日趨上升的太陽能邊框鋁型材,從產品構造來看似乎是很普通的產品,但實際上對尺寸的要求到了幾近苛刻的地步,精度比國家標準中的“超高精度”更嚴格,甚至可以說是“一絲不差”,產品表面要求更是“零缺陷”。面對這個產品,很多企業(yè)不得不“擺手”,即使大膽地接了單,交貨后也多是被退回。
因此,當客戶找堅美生產此類產品時,銷售人員也十分猶豫。但公司領導層基于“追求完美”的價值觀理念,決定要挑戰(zhàn)這個“零缺陷”的質量高峰——在他們看來,這是一次檢驗和培訓“完美產品質量”理念和實踐能力的絕佳機遇。
然而,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前期試制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。技術人員與生產人員并沒有氣餒,不斷總結問題和研究解決方案。例如,用普通卡尺無法做到精度達標,他們便到深加工車間用精密加工中心做好對應的塞規(guī)來測量。
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攻關,堅美終于及時送去了完全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,此后更多次被客戶評為“最佳供應商”。
“客戶的要求也在倒逼著我們不斷革新技術、管理。”周玉煥說,在挑戰(zhàn)客戶“零缺陷”要求難題的過程中,也讓堅美進一步規(guī)范了生產管理流程,提高了工藝技術。“開始只能專項專人專機來做,現(xiàn)在一個車間里每臺機器也能做出這種產品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