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010年鋁行業(yè)回顧
1.1.2010年鋁生產、消費概況
2010年,我國原鋁產量及增速均呈先升后降局面。上半年在鋁價整體處于成本線以上
,冶煉企業(yè)存在盈利空間,生產積極性較高,加上新增產能陸續(xù)投產等背景下,原鋁產量
不斷攀升,5月最高,達創(chuàng)紀錄的141.39萬噸。6-9月,一方面鋁價回調至15000元/噸的成
本線以下,生產陷入虧損;另一方面各地為完成節(jié)能減排指標,紛紛加大“限電”力度,
導致部分產能被關閉,原鋁產量不斷下降,直到10月才有所反彈。全年產量在1552萬噸,
比2009年增長13.9%。
在目前中國鋁消費構成中,建筑、電力等投資領域仍占比最大,超過50%,但在中國
經濟的轉型過程中,消費升級、高端制造及新經濟已逐步成為拉動中國鋁業(yè)深入發(fā)展的三
大引擎。去年中國生產汽車1800多萬輛,消費鋁材200萬噸左右,而高鐵、電子萡發(fā)展也
很快。交通運輸、耐用消費及新經濟的用鋁量有望從目前40%逐漸上升到60%左右。
從平衡表看明看出,通過進出口的有效調節(jié),中國原鋁市場已從2009年的供大于求恢
復到2010年供求平衡的良性狀態(tài)。
1.2.2010年原鋁價格分析
2010年國內鋁價整體呈年頭年尾高、年中低的“V”型走勢。開年第一周滬鋁就創(chuàng)下
年內最高18790元/噸,現貨也站在18000上方,后在央行首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下
,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擔憂加劇,投資減少導致對鋁購買需求量下降,加之歐債危機愈演
愈烈,鋁價連續(xù)回調,6月滬鋁最低下探至14580元/噸,而現貨低至13800,均創(chuàng)年內最低
水平。隨著金九銀十”消費旺季到來,特別是美國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,美元指
數連續(xù)走軟,鋁價觸底反彈并進入中期上漲通道,7月開始,國內鋁價環(huán)比不斷上漲,升
勢一直持續(xù)到11月,并創(chuàng)下階段新高,滬鋁17600,現貨站上17000大關。進入12月,經過
短暫調整,鋁價重拾升勢,年底滬鋁成功收在17000上方。截至目前,鋁價走勢穩(wěn)健,并
未隨其他強勢品種大起大落,期貨維持在17000上下,現貨16800左右。
1.3.2010年電解鋁成本分析
以國內行業(yè)平均水平為例,生產1噸電解鋁需1.45萬度電、1.97噸氧化鋁,其他如冰
晶石、氟化鋁等輔料再加上人工費用大致在每噸3000元。按目前每度電0.5元,每噸氧化
鋁2900元計算,國內鋁冶煉平均成本在14500×0.5+1.97×2900+3000=15963元,而這尚未
包括未來人力、電力成本提高的因素。相比的國內鋁冶煉成本,國內冶煉廠的利潤空間非
常有限。進入2011年,電解鋁成本呈上升之勢,按各原輔料最新價格核算,國內噸鋁成本
約為16250元/噸左右,與滬鋁三月價格差距縮減至每噸650元左右。
1.4.2010年滬鋁期貨交易情況
從交易統計看出,和同為金屬的銅、鋅相比,鋁的交易量、交易額和市場份額都遠遠
處于落后的地位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由于鋁的活躍程度不夠,投機戶較少,交投
雙方多為套期保值機構。另一方面,鋁的走勢也相對獨立和穩(wěn)健,未隨銅鋅大起大落。
2.2011年展望
步入2011年,鋁價在保持穩(wěn)健的同時,頻頻顯示上攻的欲望,這既是多空博弈的結果
,也是鋁基本面的綜合反映。
2.1 供給與需求
2011年,預計2011全球原鋁產量將達4256萬噸,國內總產能由1900約增至2100萬噸,
產量預計由去年1500萬噸增至1650萬噸。需求方面,房地產、汽車、電力今年的增速可能
會放緩,但增長仍有保證;高鐵、高端制造和新經濟的需求可能會超預期;將推出的鋁E
TF會吸納約100萬噸的庫存。因此,綜合分析,今年鋁的供給與需求會維持一種緊平衡狀
態(tài)。
2.2 成本分析
2010年電解鋁的成本在16000元/噸左右,而目前已達16250,上升勢頭十分明顯。在
成本構成要素中,僅氧化鋁、氟化鋁有可能降低,而水電、人工只可能上漲。故今年電解
鋁的成本很難低于16000,這也將對鋁價構成有力支撐。
2.3 近期庫存
今年來,鋁的總庫存持續(xù)下降,雖然國內庫存的減少均未對鋁價產生太直接的影響,
但至少利好鋁價。
2.3 基本判斷
基于對國家宏觀形勢的理解以及對行業(yè)供需、成本、價格走勢的分析,我們認為201
1年鋁現貨價格維持穩(wěn)健向上走勢,波動在16000—19000元/噸之間,與期貨關聯度高,同
時不排除走出一波牛市行情的可能。
3.投資建議
基于對2011年鋁走勢的判斷,我們建議鋁業(yè)企業(yè)特別是加工企業(yè)積極參與套期保值。
參與套保至少有幾方面的好處:其一,鎖定進貨成本,規(guī)避價格風險;其二,減少資金占
用;其三,保證進貨渠道及品質;其四,加深對行業(yè)認識,穩(wěn)健經營,長遠發(fā)展。